《河北工业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我校科研工作成绩突出

   期次:第620期      查看:52   

  “十二五”期间,学校科研工作在教育厅和科技厅领导的指导下,校党委、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,根据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部署和要求,通过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,我校科技创新实力和服务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 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校承担国家级项目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加51%,各类到校科研经费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加57%。其中李春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 “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”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刘玉岭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 “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”项目顺利通过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总体验收,评定为原创性成果并被评为优秀团队,标志着我校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  “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零的突破,学校还新增了10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机构,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幅67%,已初步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研究所(中心)、校内科研机构为依托的自主创新基地。
  在此期间,我校新增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,为我校的一流学科建设聚集了一批国家层次的人才队伍。同时,以“人才、学科、科研”三位一体的模式,构建了由省、校两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工业、产业研究院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。
  此外,我校还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,通过了GJB9001B-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标志着我校具备了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的能力。
  服务社会效益得到很大提升“十二五”期间,学校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32项,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长86%,62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;申请专利1725项,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长3.2倍,其中发明专利1046项,荣获 “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”;被SCI/EI/ISTP收录论文4700余篇,比“十一五”翻了一番。
  在此期间,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,在河北泊头、江苏徐州、天津武清等地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9个,拓展了我校的科研服务半径,加快了我校科研成果在市区县的转化。
  学校以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为重点,力争把产学研工作向产业聚集区延伸,从而探索新的“工学并举”模式。其中,与沧州渤海新区在中捷高新区共建的“河北省渤海绿色过程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”,是我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绿色化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;与武清区在京津科技谷共建的“京津冀协同发展产学研共建基地”,将集成我校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,助力天津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。
  为更直接、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,学校选派百名优秀科研人员进驻企业,利用科研优势,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,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,得到《人民日报》专题报道。
  “十二五”期间,学校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、科研人才队伍引进、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,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,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。 (素材提供 科研院)

河北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062次访问,全刊已有1923802次访问